第230章 围魏救赵
第230章 围魏救赵
第(2/3)页
是人才培养的问题。”
看了二人一眼,他才接着道:“国之盛衰,与军事密切相关,纵观历朝历代,但凡文武并重者,皆无外患之忧,且能威震四海,万国来朝·而重文轻武者,皆难逃覆巢之祸,北宋便是重文轻武的例子。
这一点·皇上想来亦是洞如观火,不过,重文轻武的局面形成已久,短期要想改变,难度不小,一则要顾虑朝局稳定,二则要考虑皇权安危,再则便是武将人才的持续培养。
精兵是打出来的,武将也是打出来的,但不是任何时候都有仗可打·天下承平之时,武官人才如何培养?至少目前的培养方式是不可取的,眼下东南海疆不靖,西北边疆不宁,朝廷早晚要南北用兵,因此·对武官的培养已是迫在眉睫。”
听到这里,徐邦瑞二人不由面面相觑,怎的扯到培养武将人才上来了,这事与当前的文武之争有何关系?
胡万里微微一顿,呷了口茶,这才沉声道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文官独大历来已久,即便有皇上的支持,武勋要想重返朝堂,争的一席之位,亦不可能一蹴而就,因为文官已经从兵制上封死了武勋重返朝堂之路。
若想革新兵制,不仅难度大,而且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,在不革新兵制的情况下,如何才能为武勋打开一条重返朝堂之路?”
听到这里,徐邦瑞二人皆是打起了精神,这话总算是说到点子上来,土木堡之变以后,文官架空五府,京师三大营亦被改来更去,五府掌印勋臣以及京营提督都失去了参与廷议的资格,并且已经沿袭数十年,岂是说革新就能革新的?
见胡万里有意停顿,张昌礼稍一沉吟,便含笑道:“可是与培养武官人才有关?”
“不错。”胡万里颌道:“跟文官打嘴仗,殊为不智,且胜算甚微,不如另辟蹊径,上疏恳祈皇上建武学,文有太学,武为何不能有武学?军事指挥统御、作战技能等同样需要不断代的传承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eexsvv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