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 翻脸
第383章 翻脸
第(3/3)页
再给你们一个月时间,若是正月还不能仿造出来,朕唯你是问。”
一听这话,聂贤是真急了,他也不敢隐瞒,连连叩道:“皇上。非是微臣不尽力,这燧枪扳机弹簧所用的是一种罕见的钢,大明根本就没有,也不可能大量生产,微臣琢磨,东兴港可能是从海外购买的这种钢材。”
钢?难道是从西洋购买的?嘉靖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。道:“百炼钢也不行?”
聂贤头也不抬的道:“回皇上,能够收集到的钢都试过了,都不行,况且,百炼钢的产量太低,根本无法满足燧枪的大量需求。”
默然半晌,嘉靖才道:“东兴港可以买,工部难道不能买,朕要的是早日仿制出燧枪。退下。”
“微臣遵旨,微臣告退。”聂贤长松了一口气,连忙爬起身退出乾清宫,至少是暂时躲过了这一关,不过,他马上就开始愁了起来,就算是海外有那种钢,朝廷怕是也难以采买的到。否则,东兴港也不敢卖那么高的价格。十五两一枝燧枪,真是黑到家了!
想到张璁与胡万里的关系,他也不出宫,径直就拐往内阁值房,他也清楚这事找张璁没什么指望,不过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念头。他一路走一路琢磨嘉靖的话,当想到‘东兴港若是不送了,朕用的起你工部的火炮?’这句。
他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,东兴港是承诺送三年的火炮,三百门火炮。已经足够朝廷平定西北了,朝廷能够仿造就行,没有战事要大量仿造做什么?不对,‘东兴港不送了’这句才是重点,东兴港为什么不送了?
想到这里,他心里一惊,嘉靖要征东兴港?他不由放缓了脚步,朝内阁值房方向看了一眼,他毫不迟疑的转了向,径直出宫而去。
乾清宫里,嘉靖在殿内快的疾走,十数圈之后,他才放缓了脚步,早在大同兵变平定之后,他就将眼光再次投向了东兴港,西北鞑靼之患确实是心腹之患,但这是老对手了,他知根知底。
根据锦衣卫的情报,自达延汗死后,鞑靼又陷于分裂,巴尔斯传罗特次子、土默特万户俺答汗控制了右翼三万户,称司徒汗,与达延汗的继承者——也就是小王子,分庭抗礼,双方虽然都不时侵边,但不至于威胁大明的安危,除非鞑靼再次统一。
相比于鞑靼,东兴港更令嘉靖不安,对于鞑靼,他知道底细,但东兴港却是针插不进,水泼不进,根本无法刺探东兴港的情况,对东兴港的情况他可说是毫无所知,不知道底细也就罢了,还有强大的令他感到恐慌的火器生产能力,这才是令他不安的根本原因所在。
虽然东兴港如今才二千多兵力(他也不知道这数据是否可靠),但大举移民之后,兵力必然暴增,配合东兴港强大的火器生产能力,两三年之后,必然成为一个比鞑靼威胁更大的存在,他是真不敢冒这个风险。
在大同兵变未平定之时,确切的说,在他允准朝廷大规模移民小琉球之时,他就已经下了决心先打掉东兴港!东兴港给朝廷的好处越多,他这信心就越坚决!这说明东兴港迫切的需要展的时间!他才不会傻乎乎的,得了几百门火炮就去急着平定西北,西北鞑靼这几年翻不起大浪来!
若欲取之,必先予之,他之所以允许移民小琉球,自然是为了麻痹胡万里,让东兴港安安心心,放手大胆的去征安南,这才是嘉靖看中的战机,远征安南不是容易的事情,即便东兴港只是做做样子,只出一千兵丁,加上五千卫所兵丁,加上粮草弹药等辎重补给,最少也要组成百十艘大海船的船队南下安南。
东兴港、月港的战舰、商船队大举南下安南,东兴港必然空虚,遭遇战事,根本没有足够的船队转移东兴港的工匠,一直以来,他担忧的就是围剿东兴港不能竟全功,一旦胡万里将东兴港的工匠转移去南洋,那对大明而言,就是无穷后患!
而东兴港远征安南无疑是为朝廷围剿东兴港创造了难得的机会!摧毁了东兴港的火器作坊,掳掠了东兴港的工匠,原本他只以为此举只是扼杀了胡万里东山再起的机会,如今看来,朝廷还可能从中大为受益!有了东兴港的工匠,朝廷就能够大量的生产野战炮和遂枪,到时候,何须担忧西北不平?
缓步走到窗边,见天空又开始飘起了雪花,嘉靖的心情不由大好,径直出了殿门,站在台阶上昂望着满天越来越密的雪花,心里想着,不知道福州会不会下雪?夏言、王廷相如今应该已经到福州了吧?
夏言不用说,那是张璁的死对头,围剿东兴港,让夏言去福州坐镇最为妥当,王廷相是去过东兴港的,熟悉航线,也熟悉东兴港的情形,这人是个有才的,剿灭了东兴港,可以考虑让他接任京师的兵部尚书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eexsvvw.cc